
不破樓蘭終不還
傅介子(?—前65年),北地(西漢北地郡治今慶城縣馬嶺鎮(zhèn))人。他早年“以從軍為官”(《漢書?傅介子傳》)。漢武帝北擊匈奴,依仗最多的是“六郡良家子”。六郡即隴西、上郡、北地、安定、天水、西河,除上郡、西河而外,其他四郡郡治均在甘肅。由于六郡“迫近戎狄”,人精騎射,所以,漢武帝將六郡視作騎兵衛(wèi)隊和將領(lǐng)的搖籃。傅介子之從軍,其最大可能,就是以“良家子”的身份從軍。這與李廣、趙充國、上官桀等人完全一致。
傅介子的歷史功績主要在溝通西域上。自張騫出使西域、張大漢兩腋之后,絲綢之路并不完全暢通,西域小國如樓蘭、龜茲等處于匈奴的控制之下,攻殺使團(tuán)、劫掠商旅之事時有發(fā)生。元鳳三年(前78年),駿馬監(jiān)傅介子上書,請求持詔責(zé)問樓蘭、龜茲虜殺使者、遮絕道路之罪。在西域,他分析利害,犀利質(zhì)問,迫使兩國之主服罪認(rèn)錯,他也因此升任平樂監(jiān)(太仆寺屬官)。
次年(元鳳四年),樓蘭、龜茲仍叛服不常,傅介子再次向霍光主動請纓,希望能立功異域。在樓蘭,他機(jī)智敏捷,伺機(jī)斬殺樓蘭王,以直報怨,宣漢威于絕域,贏得了朝野的一致贊譽(yù),因功封義陽侯。這是以武從軍的“六郡良家子”的殊榮,要知道,同為“良家子”的李廣一生七十余戰(zhàn),都遺憾于未能封侯。同時,這也是北地傅氏的開枝散葉、綿綿瓜瓞的良好開端,從此之后,北地傅氏縱橫中古,名人輩出,成為隴右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大族。
傅介子孤膽英雄般的“斬樓蘭”,成為多少追求建功立業(yè)者的理想標(biāo)桿,更是千百年來多少華夏男兒的浪漫英雄夢想、深厚家國情懷。李白詩“愿將腰下劍,直為斬樓蘭”,王昌齡詩“黃沙百戰(zhàn)穿金甲,不破樓蘭終不還”,馮時行“愿學(xué)北地傅介子,一節(jié)出斬樓蘭王”,以及其他大量的“斬樓蘭”詩句,都說明傅介子不僅僅是北地人杰,更是中華歷史中具有永恒意義的光輝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