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稀猶認隗囂宮
隗囂(?—前33年),
更始元年(23年),隗囂叔父隗崔聯(lián)合天水楊廣等,揭竿而起,討伐王莽。他們攻取郡治,推舉隗囂為上將軍,初步建立了力量。在軍師方望的建議下,他們尊漢祀,歃血盟,擁眾十萬,發(fā)布討莽檄文,先后攻占了安定、隴西、武都等地,迅速成為長安以西的實力派。
此后隗囂曾在更始帝(劉玄)朝廷任職。當看到更始帝漸失人心,隗囂合謀欲劫持更始帝。行動失敗之后,他逃回天水,自稱西州上將軍。隨著長安亂象加劇,隗囂的天水勢力就成為三輔耆老、士大夫的皈依之地,加上隗囂“謙恭愛士,傾身引接”,他幕下俊才云集,“名震西州,聞于山東”(《后漢書?隗囂傳》)。
在劉秀稱帝、攻取關(guān)東、欲進圖關(guān)中之時,隗囂就成了劉秀首先爭取的對象。劉秀委任隗囂為西州大將軍,得以專制涼州、朔方事。這個職位,等于是長安以西你說了算。隗囂接受了這個任命,歸順了光武帝劉秀,但心存觀望。因為此時公孫述也稱帝于西蜀,并派人送來了大司空、扶安王的官印。即便是在劉秀一再爭取他的時候,他依然首鼠兩端。這應該是隗囂仕途乃至人生選擇的一大敗筆。
事實證明,劉秀的統(tǒng)一事業(yè)勢不可擋,而公孫述蜀中稱帝的鬧劇則匆匆煞尾,即使隗囂與公孫述直接呼應,也難以阻擋敗局的到來。建武九年(33年),來歙攻占天水,隗囂忿恨而亡。一代梟雄,高開低走,終究還是赍志而亡。對此,范曄曾評論說,隗囂孤立一隅,“介于大國”之間,以“區(qū)區(qū)兩郡”的力量,對抗來自中原的統(tǒng)一勢力,其敗局早已注定。但是,在兩漢之交那個豪杰紛起的亂局里,隗囂順應時勢,憑借自己的才華、謙恭的品行和宗族之力,短期內(nèi)豪杰影附,崛起為實力割據(jù),其能力和影響,還是值得肯定。
今天,天水隗囂宮早已不見殘跡,但杜甫“秦州山北寺,勝跡隗囂宮”、許裳“依稀猶認隗囂宮”的詩句,依然昭示著曾經(jīng)在天水這片熱土上發(fā)生過的風云激蕩和烈士悲歌。(執(zhí)筆:清輝編輯:王麗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