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 中國蘭州網(wǎng)  >  專題頻道  >  黃河清風  >  列表新聞
黃河清風·絲路人物史話|李翕:西狹頌千古
發(fā)布時間: 2025-03-06 15:24 稿源: 黃河清風   編輯:張艷玲

西狹頌千古

  李翕(生卒年不詳),字伯都,漢陽郡阿陽縣(今甘肅靜寧縣)人。其人史書無傳,資料極少,幸賴《西狹頌》等保存了一些生平細節(jié)。據(jù)知,李翕應當是出身于官宦世家,他“繼世郎吏,幼而宿衛(wèi)”,即承恩蔭擔任郎官,做宮廷侍衛(wèi),這是漢代高級官宦子弟的慣例。李翕還“天姿明敏,敦詩悅禮”,說明他受到很好的儒家文化教育。其仕宦履歷,首先是“弱冠典城”,即二十歲時任洛陽典城(職掌訴訟)之職,然后“三剖符守”,應當是曾任安定屬國都尉、洛陽令、武都太守。

  在洛陽令上,他主持開鑿了險峻的崤嵚道路,溝通了東、西兩京;其功德致使黃龍、白鹿等祥瑞出現(xiàn)。這一事件,有《黽池五瑞碑》為證。長安、洛陽之間,由于崤山之阻,道路難通。于是,圍繞著崤山,形成了南崤道(即周秦古道)、北崤道兩條路線,李翕開鑿和疏通的是北崤道。因為李翕,兩京之間才有了第二條道路選擇!饵w池五瑞碑》正是記載了李翕這一功績。李翕造福百姓,確實積極有為。

  在武都太守任上,李翕更是積極開鑿、疏通道路,有《西狹頌》《析里橋郙閣頌》為證。當時的武都郡治今成縣,這里是秦嶺余脈的丘陵河谷地帶,道路難通,棧道就是極為常見的道路形式。建寧三年(170年),李翕主持開鑿、修建了西狹棧道,即成縣西10公里處天井山中的棧道;次年,又主持了略陽縣嘉陵江西岸的郙閣棧道,遂有《郙閣頌》。李翕的功績贏得了后人的尊敬,今武都城郊大堡村有李翕祠堂、碑記,足以為證。

  李翕為官一方,在惠及民生的同時,還留下了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2014年6月,絲綢之路入選“世界遺產(chǎn)名錄”,崤函古道是其唯一道路遺產(chǎn),李翕為之做出了重要貢獻。更為重要的是,書法史上赫赫有名的摩崖石刻“漢三頌”(《石門頌》《西狹頌》《郙閣頌》),僅李翕一人,就貢獻其二。而且,《西狹頌》由仇靖撰文、書丹,《郙閣頌》由仇靖撰文、仇紼書丹,仇靖、仇紼兄弟,成縣人,能文能書,其能流芳百世,也賴李翕之力,可以說,李翕還向中國書法史上推送了一對隴籍雙子星。其中《西狹頌》的書法價值尤高,梁啟超曾稱贊為“雄邁而靜穆,漢隸正則也”,至今臨習隸書者,拜臨西狹,可以說是必修功課。由此,可以自信地說,李翕是絲路歷史中熠熠生輝的一位隴籍士大夫。(執(zhí)筆:清輝編輯:王麗娜)

稿源:黃河清風   編輯:張艷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