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耿直勇敢的隴右“老羌”
姚弋仲(280—352年),南安赤亭(今隴西縣)人,后趙名將。赤亭姚氏族屬燒當羌(漢代羌族
姚弋仲年輕時英武剛毅,不茍資財,不營產業(yè),而是招集流民,積極收攏人心,“唯以收恤為務”,所以他贏得了部眾的擁護,“眾皆畏而親之”。顯然,姚弋仲是在積極培植勢力,其志不在小。永嘉六年(312年),中原喪亂,晉愍帝移都長安,姚弋仲趁關中虛弱,借口屏衛(wèi)長安,率部數(shù)萬人東遷至榆眉(今陜西千陽縣),自稱護西羌校尉、雍州刺史、扶風公。
在索綝、麹允等人為晉愍帝奮力轉戰(zhàn)的過程中,我們看不到近在咫尺的姚弋仲有任何作為,此時的姚弋仲應是以保存實力為主。直到太寧元年(323年),前趙劉曜平定了隴西、天水一帶的陳安,才任命姚弋仲為平西將軍,封平襄公。平襄,即今通渭縣,可見姚弋仲的影響尚未出隴右范圍。我們推測,此前姚弋仲可能已投靠劉曜。
咸和三年(328年),后趙石虎擊敗劉曜,奪取隴右之地。此時,苻洪、姚弋仲同時建議,將隴右氐、羌遷至關東。石虎同意,并任命苻洪為龍驤將軍、流民都督,姚弋仲為行安西將軍、六夷左都督,都隨同移民東遷。我們推測,苻洪、姚弋仲分別監(jiān)押氐族、羌族東遷。東遷后,苻洪駐枋頭(今河南?h),姚弋仲駐灄頭(今河北棗強縣)。其實苻洪、姚弋仲等隴右豪族都期盼東遷,他們希望借此擴大影響、染指中原。事實上,他們確實是開闊了視野、增長了見識,參與到了逐鹿中原的進程中。
在石虎麾下,姚弋仲、苻洪都參與平定梁犢叛亂,其中姚弋仲獲首功,因此拜征西大將軍,封西平公。至此,姚弋仲終于成為功名、威望都十分顯赫的實力派。石虎死后,后趙又爆發(fā)了冉閔之亂,姚弋仲、姚襄父子沖鋒陷陣,再次為擊退冉閔立下大功。其事發(fā)生在永和五年(349年)。在這個過程中,姚氏父子都體現(xiàn)出忠臣氣質,他們還在為氣息奄奄的后趙奮力搏殺,而與姚弋仲一起東遷的苻洪則已經豎起旗幟、自立為王了。
永和七年(351年),姚氏父子效忠的后趙政權滅亡,姚弋仲的生命也走到了最后時刻。他告誡兒子們說:“吾本以晉室大亂,石氏待吾厚,故欲討其賊臣以報其德。今石氏已滅,中原無主……我死,汝便歸晉,當竭盡臣節(jié),無為不義之事”(《晉書?姚弋仲載記》)。他要求兒子效忠東晉,別做不臣之事。這與苻洪臨死時要求苻健進占關中、稱王稱霸的做法可謂相去懸絕。由此可以得出結論,姚弋仲是一位忠誠、耿直、勇敢善戰(zhàn)的“老羌”,也是從隴右走出的、進入核心政治舞臺并產生重要影響的少數(shù)民族杰出人物。而他的一眾兒孫,則更是趁時而起,生龍活虎,建國立號,演繹了中古羌族人物的風云傳奇。(執(zhí)筆:清輝編輯:王麗娜)